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服务】
┝ 专业服务
【综合性典型案例】
┝ 综合性典型案例
【专题论坛】
┝ 专题论坛
【综合性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
【地方法律法规】
┝ 地方法律法规
【国家大政方针】
┝ 大政方针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点 击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10月29日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答记者问: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公安部负责同志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长期病休人员套改工资和确定退休(退职)费计发比例“工作年限”如何计算问题的通知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全文)
 河北省历年交通事故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附:各地标准)
 王律师提供法律调查服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
  >> 版 权 及 免 责 声 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法律服务专业服务 → 关于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稿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关于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稿
发表日期: 2012/11/20 20:53:29 阅读次数: 1125 查看权限: 普通信息

新闻发布会材料一

 

关于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于厚森

20121030日)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向各位通报近五年来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有关情况。

长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司法为民,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积极指导全国法院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党的十七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不断健全司法为民机制,大力提高司法为民成效,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一、紧密联系法院实际,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200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紧密联系审判执行工作实际,着力推进司法为民工作理念创新。

(一)明确提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确立为工作主题,对人民法院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更具时代意义和更符合本质特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司法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关系,深化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认识,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司法、靠谁司法的问题。

(二)深入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针对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人民法院广大干警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大力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活动,进一步提升人民法官的精神境界,明确广大法官的价值追求。

(三)大力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09810日,王胜俊院长提出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系统阐述了坚持人民法院的人民性必须增强“三个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严格执法和为民服务的关系、当事人具体权益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依法裁判与案结事了的关系、司法专业化与司法大众化的关系、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干警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树立平民意识,甘当“平民法官”。各级人民法院在主题实践活动中,以司法为民为宗旨,大力加强审判执行工作,涌现了陈燕萍、詹红荔、厉莉、翟树全等一大批为民司法的先进典型。

二、切实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司法为民机制

全国各级法院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以司法便民、利民为着眼点,在总结审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司法便民长效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在继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2010年),要求各级法院设立专门的诉讼服务部门,负责信访接待、诉讼引导、风险告知、案件查询、办案人员联系、诉讼材料接转、诉讼疑问解答、判后答疑、引导当事人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加强非工作日立案、上门立案、远程立案、网上立案查询、巡回审判等措施,切实方便群众诉讼。

(二)建立健全立案服务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法院普遍设立了立案接待大厅,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2009年)等意见,明确了首问负责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办事公开制度、文明接待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规定了行为规范、接待用语等

(三)建立健全司法民主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2009年),明确了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基本要求,着力健全法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司法决策征求意见、网络民意沟通等9个机制,改进和完善了特邀咨询员、人民陪审员等2项制度,大力拓展了民意沟通的对象范围,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法院工作与群众需求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进司法民主。

(四)建立健全司法公开工作机制。为进一步落实公开审判的宪法原则,扩大司法公开范围,拓宽司法公开渠道,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2009年),规定了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六个方面的信息公开,明确了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原则和注意事项,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

(五)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工作机制。最高法院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有关工作,2008年以来全国法院共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30.11亿元。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有效缓解刑事被害人的精神痛苦和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1年,全国法院向刑事被害人发放的救助金额逐年递增,已累计发放救助金2.3亿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切实加强执法办案,不断增强司法为民成效

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成效如何,最终只能通过执法办案表现出来。2008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成绩显著。

(一)依法打击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犯罪,努力维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2008年以来,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577062件,判处罪犯4567236人,各级法院依法惩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爆炸、黑社会性质组织、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357695件,判处罪犯558264人;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审结涉及“瘦肉精”、“地沟油”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 732 件,判处罪犯947 人;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案件 5464件,判处罪犯 7209人。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资诈骗、危险驾驶等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审结集资诈骗案件1361件,判处罪犯 1586人,审结危险驾驶案件 38515 件,判处罪犯32630人。

(二)依法加强对涉民生案件审判,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08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切实加强民事审判工作,有力保障民生。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 555187 件,促进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审结民间借贷案件2490906件,维护了合法有序的民间借贷关系;审结劳动争议案件 1376175件,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审结涉农民事案件 1011104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审结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2514608 件,依法惩恶扬善,确保公平公正;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69584 件,促进了平等、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的形成;审结婚姻家庭案件 6179278 件,依法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家庭关系的和睦与稳定。

(三)依法加强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2008年以来,各级法院审结各类行政案件 540944 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7379件。2010年上半年开展了为期1年的委托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清理出2010531日前受理的有可供执行财产的21768件委托案件,已执结21673件,执结率达99.56%;开展了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截至2011年底,各地经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备案审核后被正式授予“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荣誉称号的法院已达984家;开展了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2011年,全国法院执行案件的执结率为93.59%,实际执行率达到77.83%,与上年同比分别提高0.92个百分点和5.33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

谢谢大家。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上一篇: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近期外汇形势答记者问
下一篇:国家税务总局解答税收热点问题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