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承认,现在的大会发言质量是提高了。比如说有一位委员,发言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是抬着头,没有看稿子。尽管说的还是比较书面化,至少他都背出来了。还有几个在发言过程中,下面掌声很热烈,连回到座位的过程中,掌声都没停。没有人要求鼓掌,都是大家自发的。鼓掌是因为他讲的问题有的是大家都想讲的,有的是当前社会上的矛盾焦点。比如昨天有位委员关于滥收费的问题,这是大家深恶痛绝的,比如今天有人讲到“什么时候中国人可以不求人”,这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但我总觉得用政协的章程来衡量,这还只是进步的开端。什么原因呢?政协的根本任务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当然各种问题都可以议,但重点是议“政”。开会发言,我认为重点应该体现参政议政。对这个“政”,往往有误解,认为“政”就是国家制度啊,领导啊,路线方针啊,其实,政府的事,就是“政”。所以政协,最好不要去过度关注具体的问题,而是应该关注政府怎么去处理这个具体问题。当然你给政府出谋划策也很好,但更主要的是,监督或者帮助政府通过政府行为去做到。
现在政协每年都做调研,有的则是做项目,这时政协的角色就跟大学的研究所差不多。比如今年一年我们要做多少个项目和调研,还有很多论坛、研讨会。我曾经在上海说过,做调研、做课题,做得过大学研究所吗?很多课题大学里已经做过了。大学里做,十万块就够了,政协做,二十万还不一定有效果。还有,开什么学术讨论?这不是政协的专长。政协开的学术讨论会上,主要的发言人,是大学里请来的,那干嘛不到大学里去开?大学里已经开过,政协再开干什么呢?比如说,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用不着政协再去研究。大学里的调查研究,难道政府主管部门不知道吗?政协该做的事是督促、检查环保部门做得怎么样,而不是代替这些职能机构去做调查,更用不着越俎代庖地给他们出什么主意。当然,出主意也是好的,但普通公民也可以出主意嘛。但政协该做的主业不做,而是去做调查啊,出主意啊,想办法啊,那么,第一,还要政府干什么?第二,政协一定做得比政府好吗?第三,如果调查结果错了,政协负责吗?所以我觉得,参政议政是有明确的范围的,不是说只要参加议论、发表意见、出主意就符合参政议政的条件了。
比如说教育界,我们说教育的问题,一年365天每天都调查都调查不完,而且有些事情,教育本身有教育的研究机构,有教育系,人家的专业能力比政协强得多。全国政协在教育界的参政议政,参的应该是教育部、议的应该是我们的大政方针,监督的应该是中央政府的教育部。某某县的教育局的事,对全国政协来说,没有监督的必要,也不应该拿到全国政协上来说。全国政协监督和批评的重点是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协监督和批评的就应该是当地的地方政府。比如上海市政协开会,议论的是中央政府,它有资格吗?它解决得了吗?比如今天,我们发现,某某省的教育局问题很大,我们也是通过监督教育部,让它去解决,而不是去监督这个省的教育局。
这些我们现在还差得很远。看起来有些提案的确做得很好,但离开参政议政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到目前为止,政协各方面最欠缺的,就是参政议政的功能。民主协商,协商什么呢?现在具体的协商是有的,比如办一个什么提案,有一次就京剧进课堂的提案的事临时开协商会。但这样的协商会,恐怕不要政协开也可以。协商的事情应该是国家的大事、政府、政党之类的事,而不是停车场要不要关之类的事。当然那也是协商,但如果政协一年365天都在协商这些事,最后的效果会怎么样呢?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真正实现政协章程里交给政协做的事,真正做到中共许诺的让政协做的事,那就是集中在政治上面。大家不要一讲到政治就是政权啊,制度啊,我们讲的“政”,主要还是政府的行政职能。现在大家把一些跟“政”没有关系的事情搞得很热闹,如果能真正关心政事,那要比这些表面的热闹好得多。
(本文经过电话采访,由葛剑雄先生口述,薛莉整理。葛剑雄先生微博:http://t.sina.com.cn/gejianxiong 。葛剑雄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国政协常委,今年再次担任中国政协委员。)
消息来源:FT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