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至14日,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将举行5场全媒体直播访谈,由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访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解读人民法院工作成果和亮点。
系列访谈之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访谈时间: 2019年3月14日上午10时
访谈地点:最高人民法院全媒体新闻发布厅
访谈嘉宾: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 胡仕浩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朱新力
访谈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主持人 张仲鲁
[张仲鲁]: 2019-03-14 10:00:52
各位观众,大家上午好!这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主办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系列解读全媒体直播访谈活动现场,此次直播活动共有5场,将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向社会展示人民法院的工作亮点和成果。今天是系列直播活动的第四场,主题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我们现在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媒体新闻发布厅进行直播。
[张仲鲁]: 2019-03-14 10:01:19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最高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浙江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新力和大家一起解读最高人民法院两会报告中司法改革相关内容,看看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到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哪些红利。欢迎二位做客演播室,先和我们的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胡仕浩]: 2019-03-14 10:01:50
[朱新力]: 2019-03-14 10:02:07
[张仲鲁]: 2019-03-14 10:03:53
今天的主题是围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行的。另外和网友说一下,可以在我们的直播页面下留言参与我们的互动,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司法体制改革相关的问题可以给二位嘉宾进行提问,在稍候的节目中我们也会选取网友的问题来请教一下我们两位嘉宾,其实说到“司法体制改革”,我觉得这个词非常专业,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说,可能对它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能不能先请胡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司法体制改革这个改革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胡仕浩]: 2019-03-14 10:04:32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理一个国家,治理一个社会,保证社会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离不开法治,法治需要执行,在社会关系的调节过程中我们就要创造一个国家的机器,司法机关,保证法律能得到贯彻和实施,这就是良法善治。从司法制度上来讲,我们需要有国家机构的设置,就是组织体系建设,有诉讼程序的设置,有工作机制和人的能力素质的规定,所以我们有法院组织法、诉讼法、法官法,这些法律制度就是我们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不是吻合,是不是能有序高效的运转,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胡仕浩]: 2019-03-14 10:05:53
为了解决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有一些不吻合,效率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的地方,我们要不断改革完善我们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司法为民,提升法官素质等各项规章制度。这就是我们改革要解决的几方面的问题。
[张仲鲁]: 2019-03-14 10:06:11
就是说司法体制改革其实就是改革组织机构,这是一个方面,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司法更加有效率的工作,提供更好、高质量的工作。是吗?
[胡仕浩]: 2019-03-14 10:07:27
是的。因为我们2000年前古人就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现代人叫良法善治,要有一个好的法律,还要有一个好的法律保证它实施的制度,这样社会才能安宁,经济社会才能有序发展,老百姓从法治当中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张仲鲁]: 2019-03-14 10:08:16
[张仲鲁]: 2019-03-14 10:09:45
今年的两会上,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家都倍感欣喜、深受鼓舞,同时也想对司法改革有更多的了解,能否请胡仕浩主任再具体介绍一下2018年司法改革的主要亮点?
[胡仕浩]: 2019-03-14 10:10:08
从周强院长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是司法改革工作承前启后,意义非凡的一年。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新部署,贯彻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议,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司法改革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工作亮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胡仕浩]: 2019-03-14 10:11:25
第一,配套落实更进一步。去年,我们完成了“四五改革纲要”的圆满收官,将“四五改革纲要”规划的65项任务全部推开,推进了200多项改革举措,开展了24项重大试点,推动11项试点成果转化为立法规定。为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顶层设计,健全改革制度体系,我们制定印发并开始实施《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也就是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同时就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出台了更加具体明确的实施意见,就推进省以下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与中央编办联合出台文件并全面推进。这三个重磅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制度框架,明确了政策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和有力举措。
[胡仕浩]: 2019-03-14 10:12:26
第二,服务大局更进一步。我们在“四五改革纲要”之上还做了附加题,在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完成之后,立即启动“精装修”“深加工”,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司法改革。比如,大家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法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以及雄安新区等地,新设和增设了金融法院、互联网法院、海事法院、破产法庭、雄安新区中级法院等,这些都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创新之举,是“四五改革纲要”举措的再升级、再提升。
[胡仕浩]: 2019-03-14 10:13:46
第三,服务群众更进一步。大家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我们在完成“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网上立案、自助立案,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升级“跨域立案”服务,推广车载法庭、移动背包科技法庭,加强在线调解平台建设,扩大律师调解试点,传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全国55%以上法院实现网上立案,51%以上法院实现电子送达,1300多家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又向前迈进一步。
[胡仕浩]: 2019-03-14 10:14:17
第四,公开公正更进一步。过去一年,我们继续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公正更有制度性保障,让司法过程经得起围观和检验。我们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机制,全面推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加强司法救助,完善家事审判方式,深入开展公益诉讼,推进涉港澳台、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成功立法,等等,有力完善了确保司法公正的诉讼制度体系。我们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意见》,加强四大公开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公开的广度与深度。全国法院公布裁判文书6382万篇,访问量超过226亿人次;在线直播庭审259万余件,在线观看总人数超140亿人次。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张仲鲁]: 2019-03-14 10:15:15
谢谢胡主任,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2018年司法体制改革哪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您刚才说的群众的参与感更强了,司法审理更公开,更透明。您刚才也提到了一些在法院办理工作当中的新方法,像您提到的车载法庭、移动背包科技法庭,这个我们听到的不是很多,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移动背包科技法庭,是怎么使用的?
[胡仕浩]: 2019-03-14 10:16:45
移动背包科技法庭在重庆山区一些法院运用的比较广泛,因为有些老百姓居住在偏远的山区里,交通不方便,我们要就地解决纠纷。司法有一定的仪式感,所以我们过去看到,法官背着国徽,国徽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国家为后盾,公正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代表法治的立场。这是背包法庭里经常有的一个配备。我们现在已经有信息化的设施了,这里面有摄像头,有计算机,有打印机,我们现场解决纠纷的,现场可以连接本部法院的网,可以出具文书,让当事人现场签收,一次性解决纠纷。也可以让现场解决纠纷传输到网上,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的法治。所以科技背包法庭有解决纠纷的功能,也有宣传法治的功能在里面。
[张仲鲁]: 2019-03-14 10:17:03
您刚才说的,其实这种应用让我们的法庭走到了百姓的身边,走到了家门口,其实也是给百姓提供更多的方便。
[胡仕浩]: 2019-03-14 10:17:41
[胡仕浩]: 2019-03-14 10:19:03
您这个问题非常好,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确实有一个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就是将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考虑,一体报告。这既是因为报告篇幅有限,不能都展开讲。今年要留一个篇章专门报告2016年以来的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情况。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司法改革与信息化的深层次关系,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双轮驱动、深度融合”。
[胡仕浩]: 2019-03-14 10:20:33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强调,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坚持双轮驱动、两翼发力,才能共同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报告在体例上将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合并,实质上折射出我们在理念上将两者深度融合、一体部署、统筹推进。
[胡仕浩]: 2019-03-14 10:21:56
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是全方位的,贯穿了审判执行、司法管理、司法服务等各个领域,其目的就是要让法官办案更加高效、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工作沟通更加顺畅、司法过程更加透明。比如,以完善司法便民服务机制为例,我们一方面大力建设诉讼服务大厅,提供线下一站式司法服务,实现“走进一个厅,事情全办清”。另一方面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服务”,推出网上立案、线上咨询、智能导诉、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网络司法拍卖等,推动诉讼服务的迭代升级,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为满足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在线诉讼的司法需求,我们在制度层面,探索完善在线诉讼规则,设立互联网法院开展试点,在技术层面,深入运用互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搭建诉讼平台,完善办案系统,开发智能辅助工具,对接外部数据,发展移动电子诉讼,实现案件全流程在线审理。可以说,没有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双轮驱动和深度融合,这些设想是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实现的。
[张仲鲁]: 2019-03-14 10:22:16
就是说信息化建设其实是助力法院的改革,让法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给老百姓办理相关的程序提供便利。
[胡仕浩]: 2019-03-14 10:22:38
[张仲鲁]: 2019-03-14 10:23:18
您刚才说有的地方最多跑一次,有的地方在网上就全办了,不用跑了。
消息来源:中国法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