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欠款执行案代理札记 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王树恒 2022年12月 近日,本人代理的某央企下属公司(简称A公司)与某钢铁公司(简称B公司)执行案件,成功执行回款两亿元,不但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还助力委托人摆脱困境,再获新生。通过办理该案,本人也获得了一些启发,对于过去不太关注的一些领域,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此芹献给大家,以期对办理执行案件有所裨益。 一、执行僵局 A公司与B公司建设工程(EPC项目总承包)合同纠纷一案,经某省高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B公司向A公司支付本金、利息及违约金共计3亿余元,判决生效后,因B公司未实际履行,A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后经指定某市中院管辖。B公司虽然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钢铁企业,但因为股东纠纷叠加债务较多、钢铁市场严重不景气,导致长期停产停业。其外观资产,除了厂房、高炉、转炉等生产设备设施以及价格较低的土地使用权以外,找不到可执行财产。而设备设施和土地使用权,在当地当时环境条件下,很难实际进入执行变价阶段。故经过执行法院强制执行六个月后,因B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且A公司未能提供有效的可供执行线索,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即终本。眼看执行无望,A公司投入项目巨额建设资金无法收回,经营陷入困境,被国资委和上级公司列入清算注销名单。为了解困,该公司委托我律师团队介入代理此执行案件。 二、一线亮光 接受委托后,团队律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B公司的被执行情况、履行能力和各类有可能执行的财产线索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本人过去对此类企业资产构成、经营状况、关联关系、债权债务特点的基本了解和大量执行代理工作经验,针对该企业从兴盛到衰败过程,确定了几个重点调查方向。第一,继续搜索其名下各种不动产、动产,主要从登记机关信息获得。第二,搜索其关联企业股权、资产负债变动情况。第三,搜索其名下各类权益,包括债权、知识产权、股权股份和其他权益。第四,调查其相关诉讼仲裁信息,从中获得上述线索。但是,经过多方调查,有效资产十分有限,名下财产不是被查封就是被抵押质押,很难成为有效执行变现财产。而且该企业诉讼缠身,多个生效判决待执行,表观资产被全部查封冻结。但是,本人对于钢铁企业有所了解的是,钢铁行业尚有一项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就是每个钢铁企业都拥有的钢铁产能指标。经调查其相关情况,发现该企业的有效钢铁产能指标高达数百万吨,在市场上价值不菲。而且并未被查封冻结或者转让。再进一步了解,该企业还是当地要整合重组的企业范围之内,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搬迁和重组,否则产能指标就作废了。这令我们振奋不已,这就是案件突破的一线亮光!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及背后的法律逻辑等方面进行研判,我们认为“钢铁产能指标”是钢铁企业存续命脉所在,是企业最具核心价值的权益,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具备财产属性,可以作为被执行财产。我们将这一重要财产线索及时提供给执行法院,并提交恢复执行申请。 三、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取得良好结果 鉴于上情,我们判断该企业很快就会转让或使用该产能指标重组。于是,我们紧盯相关信息通道,尤其是官方网站相关公示公告信息。果不其然,某天我们发现某省工信厅官网公示“某企业集团合并重组产能置换方案”,其中产能退出单位涉及B公司。为了防止B公司通过钢铁产能置换的方式逃避债务,我们立即向相关部门提出异议,并多次与执行法院沟通。期间我们撰写多份代理意见,围绕“钢铁产能指标”所具有的财产属性,依法可予查封冻结或采取其他执行措施的必要性,紧迫性等全面阐述我方观点及理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积极不懈的努力下,执行法院采纳了我们的意见,通过一系列渠道和措施敦促被执行人出资还债,多措并举,促使B公司关联企业出资先期偿还2亿元的欠款。案件执行取得了重大成果,将A公司从危局中成功拯救、再现生机。本案从接受委托到执行到位,仅用了不到九个月的时间。我们专业的执行技术、尽职尽责的态度,得到了委托人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三、几点体会 总结本案,我们体会到,执行过程中不能静态的、孤立的看待被执行人名下的实物、股票、现金、债权等传统财产,还应当结合行业现状研究现行国家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尤其是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善于通过专业知识与扩散思维发现被执行人传统资产之外的具有财产属性的财产类型与线索,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债权。财产性权益类型多样且具隐性,很多常人难以察觉辨别或忽略的项目,必须不断跟踪相关产业政策动向,及时关注被执行人网络舆情,用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各类财产的表现形式、与被执行人的关联形式与路径,投入精力跟踪、查控每一个节点,综合利用大数据检索挖掘关联人法律行为所隐含的财产线索,充分发挥律师精通法律善于追索债务责任的特长,达到执行代理工作的不断突破。 国家为了实现产业升级、节能环保、产能过剩行业脱困等政策目标,几十年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影响重大的主要是确定和严控产能指标,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生产等全国性行动。这一类产业政策实施背后,不仅仅是政府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志和政府行为,而且是全行业的利益重组,涉及到巨大的隐形利益。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拆除和安置补贴,数额非常大,对于较大企业都可以达到千万级别以上;而各类产能指标,一旦确定到某个企业,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权益了,一个受控行业的产能指标,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利益载体。但是,这都是在背后运行的逻辑,并不在任何机关登记公示范畴内,只有行业内人士熟悉其内情。经过多年来的运行,国家发现这些产能指标体现的利益,其实具有财产属性,应尊重经济规律引入市场化机制处置。于是国务院和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产能置换政策文件,允许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转让和处置产能指标,这也就形成了巨大的产能置换交易市场。但产能置换伴随着一系列政府审批政府许可和监督程序,并不是自由流通,因此这个市场还是半地下运作。前几年,法院执行措施也加入到产能指标拍卖变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查封扣押拍卖变卖案件。最后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反弹,最后最高法院暂停了各级法院拍卖变卖产能指标,但是对于查封冻结等措施并没有停止。预计,最高人民法院会通过协商有关部门,对于产能指标的执行问题出台较为完善的规定。这是我们本案执行代理的背景。 案情千差万别,形势百折千回,社会沧海桑田。做好一个案件,需要付出精力,需要掌握信息,需要用心分析、与时俱进。执行代理工作,也在不断进化,围绕着核心目标,调整思路,扩展思维方式,方能做好做精。个中甘苦,不由得感慨系之。
消息来源: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