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媒体热炒的职场新闻,多多少少都和白领员工与老板之间的“斗争”有关: 知名外企EMC女秘书和总裁老板之间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邮件门”事件,争议的焦点之一是秘书下班后是不是私人时间,是否必须24小时开手机; 最近,有专业机构公布调查,逾两成员工上网聊天内容被公司监控。同时有媒体爆料,因在办公室里与男友网聊私房话外泄,一名女员工愤然辞去月薪3万元的工作,办公室内的隐私权问题成为白领关注热点;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一员工近日跳楼自杀,外企白领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长期加班和心理健康问题成为舆论焦点。 在上述新闻事件的背后,白领维权的声音日益响亮。本期维权专版就将视线转向办公室白领,透过一系列新闻事件和典型案例,分析白领维权的五大焦点问题——
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查处的侵权案件中,外来务工人员和蓝领工人常常是主要的“受害者”,而“白领”通常被认为是工作环境好、待遇好、福利好的代名词,白领的职场维权意识相对淡漠。其实,办公室白领也常常遭遇权益损害,一不留神,可能就有人动了你的奶酪。
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在近年来的监察中发现,办公室白领被侵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且白领被侵权的形式往往更加隐蔽,涉及的侵权类型也更加复杂。
白领维权五大焦点
焦点一:“隐性”减薪欠薪 薪水缺斤少两
欠薪不再是农民工“专利”,不少白领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成为欠薪减薪的“受害者”。一些管理不够规范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没有规范的薪资制度,薪水怎么发、发多少,都是老板说了算。专家点评:“隐性”欠薪猫腻多
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领工资“缩水”不像拖欠农民工工资那般明显,企业有更加隐蔽的手段和更加委婉的“说词”,白领对于这种隐性的欠薪减薪行为应更加警惕。
目前,比较常见的企业“隐性”少薪手段有以下几种:
·效益工资浮动。谈好的是“月薪7000元”,但发下来竟然不到4000块,原来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月工资按60%发放,另外的40%什么时候发要看公司效益,如果效益好,年底一次性发放,如果不好就不发。等到了年底,发与不发还不是老板说了算。
·制造理由赖掉年终奖。年终奖也是员工收入的一部分,是对其劳动的肯定,但法律并未就此作出具体规定。常有企业钻这个空子,赖掉年终奖不说,还把原因推到员工身上,最常见的借口就是“你没有达到业绩考核标准”。
·社保金上拣便宜。少缴社保金也是一些企业常用的手段,而且,只要略使花招,就能骗得白领乖乖入瓮,占些便宜。比如,有的公司会这样跟员工“商量”,按每月5000元的标准支付工资,但合同上只写2000元/月,因为这样可以少缴些个人所得税,很多人欣然同意,却不知道,这样一来,四金的基数也大大降低了。而且,今后因故离职时,经济补偿金也只能按每月2000元计算。很多人以为自己占了小便宜,其实被公司占了大便宜。
·年薪制暗藏玄机。“年薪××万”的承诺颇具吸引力,其实也常常是暗藏玄机。有的企业到年底结薪的时候,巧立名目扣除各种费用,如请假扣工资;更“聪明”的做法是在年终前1个月突击裁人,自然,年终奖也就跟着被“裁”掉了。
·加班费不见了。加班加点在白领中是常事,有些公司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而更多的企业从来不提加班费,“义务”加班的现象在白领中并不少见。一些人等到离职发生纠纷时,才想到讨要加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