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日回应淘宝商城事件时表示,这次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网络管理的法律基础薄弱,网络零售领域法律缺失、监管体系不完善。因此,商务部认为应该加快网络零售法律管理体系建设,当前要推动建立《网络零售管理条例》,由商务部牵头起草,尽早出台,形成第三方交易平台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完善市场规则,明确网络零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管理职责,促进网络零售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沈丹阳同时指出,商务部希望有关方面除了做好淘宝商城的善后工作外,还要加强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业务指导和服务。我们认为出影响网络零售商、消费者权益等有关的经营措施,应充分听取相关利益者的意见,要平等协商、保持相关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另据报道:
僵持一周的淘宝商城新规事件终于有了进展。尽管马云一再强调“绝不改变原则”,但阿里巴巴终究拿出18亿元扶持卖家,并对新规执行办法作了调整。网络围攻也暂时偃旗息鼓。
小卖家“围城”--发生在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商城上的这起网络围攻事件,在过去一周持续位居消费话题热点。一方是力推新规欲求梳理网络环境的电商平台,一方是面临成本压力直呼“伤不起”的小卖家,围攻大卖家求解的进攻策略下,一再僵持,受伤的最终还是消费者。
为何要顶着“过河拆桥”的质疑力推新规?淘宝方面解释说,是为了将淘宝商城建成“品质之城”,构建诚信、良性运转的电商平台。在淘宝商城这个目标年销售额2000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规范平台固然必要,但如果希望通过经济杠杆建立规范机制,而且由企业来制定和推行,恐怕很容易引发争议。再者,规则出台前应该充分沟通,若是罔顾数量众多、力量分散的小卖家,还有违公平、公正理念。阿里巴巴最初的信念便是让中小企业的生意不再难做,一个网店背负的往往是一个家庭、一些家庭的生计,马云也承认,“方式方法上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而从此次“蚂蚁大军”的表现来看,即便是新规存在争议,众多号称中小卖家的网民对大卖家发起网络围攻,这样伤及无辜的“网络暴力”本身就有违法之嫌。网络围攻之下,百余家大卖家商品下架、暂停交易,造成数百万元损失。小卖家的诉求可以理解,但这样缺乏沟通的“隔空喊话”,显然不值得提倡。
纵观整个事件,为何淘宝要顶着压力制定规则?为何卖家会通过网络聚集的方式表达诉求?其中暗藏的是电子商务规则制定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等一系列行业规则的缺失。当中国电子商务在数量的几何增长中迈入转型期,如何规范行业发展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消息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