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新闻】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新 闻
 一批新规3月实施:社区矫正再添规程 放射性废物将受严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系列报道: QQ大战360
 检察日报:"发帖者是谁不重要"应成为共识
 搜狐发布《微博版权保护公约》
 教育部:与学校利益相关单位不得编写教辅材料
 礼品回收成洗钱新渠道 数十万名表首饰可变现
 “电焊工资格证可以花钱买”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新华视点:“假古董”如何卖出古董价?
 江苏邳州商人承认2.2亿元“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法律新闻 → 人力资源服务恋上“互联网+”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人力资源服务恋上“互联网+”
发表日期: 2018/4/27 13:29:09 阅读次数: 639 查看权限: 普通新闻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再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在给传统行业带来新技术工具的同时,更对其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着深刻改造。受益于“互联网+”,原有职业市场发生新变革,新型就业模式、盈利方式开始崛起,人力资源服务业愈加焕发出新生机。

蜕变:“互联网+”改变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互联网+”与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各业态均开展了“互联网+”实践,其中,选择在招聘业态开展“互联网+”的有68.87%,劳务派遣的有28.8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有25.89%,这三个领域的“互联网+”融合发展最快、最多。

大多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或模式结合,实现产品或经营模式的创新。其中,招聘业的蜕变尤为突出。

在互联网招聘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履历及从事的行业进行分类,供企业挑选目标候选人的履历,而个人求职者也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合适的岗位。

“‘互联网+’使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等新潮流异军突起。首先是拉勾网、大街网等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垂直招聘网站出现,紧接着,地产、快速消费品、金融等行业也都纷纷涌现了相对应的垂直招聘网站。”e兼职创始人陈雪峰说。

除了针对行业的细分,2014年以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人群细分的垂直招聘。例如专门做海归招聘的络可英公司,以大学生兼职、实习为主的e兼职等。

“‘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招聘模式,更改变了整个行业生产和消费关系。”中智集团总经理程功说,中智以前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中智面向个人、走向雇员。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得作为终端的个体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越来越多参与到产品的创新和流程的改造中,提升服务质量。

破茧:“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仍面临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此外,地方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仍普遍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封闭自营,使得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用、共享。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借助互联网进行产品或者经营模式创新的活动中,测评、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员工福利领域开展‘互联网+’的比例还很低。”人社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孙建立说。

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推动“互联网+”面临专业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也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目前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信息化主要还是靠自有资金,政策性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与相关单位合作的比例则更少。

如果说基础投入是制约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客观藩篱,观念难以转变,则是思想障碍。“作为从传统向技术驱动转型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我们的思维观念和角色转换还在过程中。以前更多的是通过线下方式了解客户需求,现在需要更多线上经验和实践。”科锐国际董事长高勇说,“我们的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国门,与世界上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相竞争,亟须转变观念,并付出巨大努力。”

在这方面,美国的人力资源服务先行一步。政府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系统,将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条件以及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任职经历和技能等录入系统,当候选人申请岗位时,系统会根据岗位要求和候选人情况进行比对,对候选人进行匹配度排名,为雇主和求职者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参考。

另外,“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技术“双刃剑”的具体表现。“海量数据可能带来信息对外披露,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托管、防火墙和各方面数据的保密,必须有配套的控制措施,防止数据流失和被窃取。”程功说。

化蝶:人力资源服务与“互联网+”在探索中深度融合

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已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增长点。一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积极探索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市场,提升效益。

比如,中智集团在人才测评领域开发的赛码网,将传统的线下考场转移至线上,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监测人脸的状态,判别考试是否作弊,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科锐国际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超过400万人的中高端及专业技术活跃候选人才数据库,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高勇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效益增长:“我们推出的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即派’,将‘互联网+’模式与‘灵活用工’业务结合起来,通过数据化营销、社群营销触及更多客户。目前,‘即派’业务平均每月人均可获取7个有效职位,顾问月人均服务费收入达到4万元。在技术的撮合下,一年就实现了线下发展7年的绩效。”

专业化程度不高一直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互联网+”背景下,重度垂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正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这几年,在招聘、猎头、人事代理等领域崛起了一批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能较好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例如,专注于中高端人才招聘的猎聘网、专做互联网行业招聘的拉勾网以及深耕于人事代理的51社保等,这些公司以其对各自细分领域的深度关注,形成了“小而美”的优势。

人力资源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政府的政策措施也不可或缺。2017年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落实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要求,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

下一步,人社部将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服务手段、商业模式、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互联网企业跨界兼营人力资源服务业务。

“我们还将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开展与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的跨界服务模式,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孙建立表示。(记者 赵兵 韩鑫)

 

 

相关报道:

 

“一网通办”通了还要能办

“一网通办”,就是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这些“关键小事”。这是关系政务服务工作实效和群众办事体验的基础性工作,剑指网上办事服务由来已久的顽疾。这张网,要“通”更要能“办”

进一张网办全部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一网通办”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硬性要求,首次被写入工作要点。

“一网通办”,就是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这些“关键小事”。除了实现各行各业不同部门信息系统的连接,还要打通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这是关系政务服务工作实效和群众办事体验的基础性工作,剑指网上办事服务由来已久的顽疾。

目前,“一网通办”进展迅速,全面开花。“智慧政府”“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秒办秒批”“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各地区各部门不同做法和说法实则朝着一个目标推进——进一张网办全部事。《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8)》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31个省级政府建成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其中20个建成省、市、县三级以上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21个构建了电子证照库,27个地区面向自然人和法人构建了省级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但是,红红火火的网上政务背后,办事体验究竟如何?一些企业和群众表示,能明确告知带哪些材料、跑几次能办成、多久能办成以及尽量就近办,就挺满足。从现实情况看,“一张网”还处于“有”的层面,还未成熟到“好”的层面,存在一些“虚火”。同样是省级一体化平台,有些网省市县三级甚至到村级都在使用,而有些网只覆盖省本级;电子证照库的建设也大有区别,一个库汇总一位公民的主要信息材料,但信息库建了不代表所有信息都收集完整了。

这张网,要“通”更要能“办”。

大厅窗口后台流程的标准化要继续推进,实现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再造。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检查情况的通报》等文件出台后,各地区政务大厅办事流程、规范等逐渐统一,但是线上线下融合及多渠道整合还有待加大推进。另外,面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规范办事流程,以更好地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数据共享是推进“一网通办”最难啃的骨头。群众办什么事烦、难,就该把什么事列入政务服务改革范围,而公民户籍、教育、就业、生育、医疗、婚姻等基本信息目前还处于分散、割据的碎片化状态。据统计,每个人的相关证件、证明最多的达到上百个,但常用占不到1/3,共享这类关键数据就是迈出一大步。近期,由公安部研发、认证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即身份证网络版,在浙江、福建多个场景试点应用,可买车票、办入住,很多网友期盼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当然,在“一网通办”不断推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终究是服务群众的渠道。只有尊重事项本身特点和属性,适合上网办的事项应上尽上,而不是盲目追求“上网”,才能真正提高政务服务的“实效”。(吴姗)

 

 

 

消息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破解百万停车缺口:《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5月1日施行
下一篇:2018年政务公开,这些要点与你有关!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