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经营活动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据统计发现,三年来,该院共受理涉民营企业纠纷案件7072件,其中,2018年就达到了2475件,占当年商事收案的65.32%。
根据调研分析,柯城区民营企业涉诉纠纷总量呈增长趋势,案由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合同类、劳动争议类、公司经营类等类型。从案件类型来看,合同纠纷占比高,而其他一些取决于企业之间自身经营活动的纠纷,则每年持平。
民营企业经营活动引发纠纷主要特点有:
存在“履约难”问题。部分民营企业签订合同时,对标的物的质量规格约定不具体、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合同条款制定不详尽、合同内容审核不谨慎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交易甚至只有口头约定,诉至法院时只能提供送货单等证据。
存在“收款难”问题。民营企业的趋利性使其更注重把握商业机会,而不注重审查对方的资信情况,在订立合同时无法确知对方的履约能力,导致合同签订后无法履行的现象频发,由此产生了收款难,不少买方经常故意拖延货款,以期达到占用资金进行周转的目的。
存在“经营难”问题。民间资本的不稳定、投机性、趋利性、高利率等特点,使民营企业的资金链易断裂。在经营效益良好的状态下,民间资本为获取高额利润而借贷给企业,企业则要承担高息负债的风险;在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会集体出逃,企业就要面临资金在短时间内急剧萎缩问题,并对生产经营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企业融资压力增大。
为此,综合上述情况,柯城区法院建议:
要注意合同签约的有效性。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合同还应当符合法定形式,如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要注意审查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审查签约当事人是否具有代理权及代理权限,避免出现合同相对方与合同实际履行者不一致的情况,合同中对相关条款的约定尽可能做到细致明确,避免出现歧义或不明确的情形的发生。同时,还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应的违约条款,促使双方当事人积极按约履行合同义务。
要注意诉讼时效和证据固定。新民事诉讼法将一般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虽然较此前的法律规定延长了一年,但仍不可大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建立规范的台账和催收制度,并保存相关的证据,做到风险防范前移。
要注意诉前保全措施的实施。因保全不及时而使得权利最终无法实现的情况在实践中常有发生,在平常往来过程中要注意银行账户、车辆、房产等相关财产信息的收集,确定起诉后要做好查询取证工作。